你可能不知道 买一根数据线到底有多难
作者:小编日期:2025-01-25浏览:11195分类:热门事件
在正式进入文章之前,咱先来玩两个有奖竞猜的小游戏( 答对的差友我会附上火锅靓照~ )。
不知道各位能不能根据这张照片,看出来它们是啥规格的 USB-A 口和 USB-C 口?
又或者看能否根据一根线各个角度的细节,判断出它是一根什么规格的数据线?
面对上面这两个问题,我敢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差友估计都会犯难。
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差友,没准会根据接口和插头触点看出点门道,通常情况下,蓝色 A 口是 USB 3.0,白色或者黑色 A 口是 USB 2.0,还算有迹可循,但是到了 C 口,大概率就歇逼了。
因为即使物理概念上的接口针脚满配了,也还有 emarker 芯片影响着线材传输速率和功率上限,倒不是我在故意为难大家哈,主要是现在市面上的接口和线材真的。。。那叫一个 “ 乱 ”。
就拿最常见的电脑来说吧,现在电脑配备 USB-A 口早就已经是基操,有些电脑甚至给的全是 USB-C 口。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电脑 USB-C 口正反都能插,平时用起来很方便,但可能不清楚它到底支持多高的传输速度、多大的充电功率,到时候有需要的话,能不能拿来投屏或者外接显卡。
而对于 USB-A 口,虽然看上去比较传统,但它们在性能上其实也存在不小的差别,同一台电脑、位于不同位置的两个 USB-A 口,它俩的传输速度可能会拉开两倍甚至十倍的差距。
假如这会儿有人拿着你的电脑,问你这是什么规格的接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说不上来( 俺也一样.jpg ~
因为很多电脑,并不会在接口旁边给你标注具体规格信息,你看像 Mac 就是简单在机身上开了个孔,其他啥也没标。
其他笔记本电脑特别是轻薄本,有一个算一个,差不多也都这样,顶多在接口旁边给了个闪电小标识,懂的人知道这是雷电协议的 logo,不懂的。。。啥?这接口难不成只能拿来充电?
当然了,数据线这边的情况也一样,我瞅了一圈身边在用的数据线,发现它们绝大多数也没标注具体规格。
本来这也没啥大不了的,真有需要,咱们去官网看下就行了,也就半分钟的事,但问题偏偏就出在,虽然各家都标注了接口和线材规格,但它们的标注方式咋说呢,多少有点随意。。。
比如根据数字越大越强的逻辑:USB 3.0、USB 3.1 Gen1、USB 3.2 Gen1,那肯定是 USB 3.2 Gen1 最强是吧,但其实这些接口实际传输速度都一样,都是 5Gbps,只能说迷惑性极强。
包括 USB 3.1、USB 3.1 Gen2 还有 USB 3.2 Gen2 也是一样,你别看它们名字不一样,实际上这些接口传输速度都是 10Gbps,除了那些数码极客,就问你普通人谁看了不迷糊。。。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 U 盘、移动硬盘还有扩展坞等一众外设设备上,很多设备都是直接标个 USB 2.0/3.0 就完事儿。
不过你要是说这些厂商标错了,那倒也不至于,因为它们都遵循了 USB 标准化组织( USB-IF )制定的标准,只不过。。。某些厂商遵循的是老标准,另一部分厂商则是遵循了新标准。
之前了解过 USB 命名规范的差友应该都知道,USB 标准化组织 “ 瞎改 ” USB 接口的名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比如在 USB 还是 2.0 那会,USB 标准化组织就把 USB 1.0 改成了 USB 2.0 Low Speed、USB 1.1 改成了 USB 2.0 Full Speed,而正儿八经的 USB 2.0 则被改成了 USB 2.0 High Speed。
这么一来等于啥都不做,就让 USB 1.0 跟 USB 1.1 “ 原地升级 ” 到了 USB 2.0。然后 USB 3.1 出来后,它又把 USB 3.0 改成 USB 3.1 Gen 1,同时 USB 3.1 则被改为 USB 3.1 Gen 2。
再后来,等到 USB 3.2 一出来,USB 标准化组织故技重施,又双给 USB 改了次名。
新规范要求 USB 3.1 Gen 1 改名为 USB 3.2 Gen 1,USB 3.1 Gen 2 改名为 USB 3.2 Gen 2,至于 USB 3.2 则被叫成 USB 3.2 Gen 2x2,后缀变更长的同时,命名方式也是愈发复杂难懂。
而且细心的差友应该不难发现,最开始的 USB 3.0,经过 USB 标准化组织的这两轮改名,已经摇身一变,升级成了 USB 3.2,好一个 “ 科技以改名为本 ”。。。
再后来,USB 4 发布的时候,USB 标准化组织可能也想着老往后加后缀也不是个事,于是就宣布后续不再采用这种命名方式,结果等下个版本的 USB 4 出来,就变成了通过 v1/v2 来区分。
只能说,它确实是有在简化命名,但又没完全简化到位。。。
直到最后,网上骂声一片,USB 标准化组织才终于老实,彻底抛弃了之前那几套乱七八糟的命名方式,转而开始使用更简单直接的办法 —— 那就是统一按照接口和线材的传输速率来命名。
比如说,传输速度能达到 10Gbps 的接口,就叫 USB 10Gbps;要是能到 80Gbps,那就叫 USB 80Gbps。
而且根据 USB 标准化组织发布的《 USB-C 线缆额定功率 Logo 使用指南 》,所有类型的 USB-C 数据线必须带有对应传输速率和充电功率 Logo 标识,方便我们一眼就能区分它们的好坏。
只可惜,这指南只对 USB 标准化组织内的成员有效,这些成员必须遵循 USB-IF 制定的包括命名规范在内的各项标准,但对于那些组织之外的厂商,就没啥约束力了,怎么标全凭自己意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很多接口跟数据线,它们的命名和标识依旧我行我素。。。( 不过你别说,像下面充电功率跟传输速度分开标也挺直观~
前阵子我看到还有博主误把前面这套两年前的标准看做是新规,你就知道之前混乱命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深。
在我看来,要是 USB 标准化组织一开始就采用这套简洁明了的标准,其他厂商跟了也就跟了,压根不会造成现在命名标识混乱的局面,以至于这会儿我们买根数据线都得做一番功课。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锅其实也不能全让 USB 标准化组织来背,毕竟在接口这块,除了 USB,其实还有雷电标准。
雷电标准最早是由英特尔推出,并且得到苹果等一众厂商大力支持的一种接口标准,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它的接口标注方式虽然没 USB 标准那么混乱,但说实话也挺抽象的。。。
如果说前两代雷电口咱们还可以直接通过接口类型来跟 USB 标准做区分,那么从雷电 3 代开始,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从这一代雷电口开始,它的接口类型就变成了最常见的 USB-C。
对于一个 USB-C 或者说 Type-C 接口来说,它的规格既可以是 USB 5Gbps/10Gbps/20Gbps/40Gbps/80Gbps,也可以雷是电 3/雷电 4/雷电 5,同形态不同规格的接口,功能上的差距挺大。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了解不同规格接口的特性,这里我简单做了张表格,各位差友可以对照着查看不同接口规格对应的传输速率、功率传输、视频输出能力以及对于一些外接设备的支持情况。
很显然,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每个接口和数据线都采用当下最高规格,然而在现实中,考虑到成本、定位以及设备实际应用场景,厂商们还是会根据不同产品适配不同规格的接口与数据线。
但是最近几年相信各位差友也看到了 —— 无论是 USB 标准化组织不断改进命名规范,还是整个行业在接口形态和接口技术上的发展,其实一直都在朝着更加统一、更加便捷的方向迈进。
从长远来看,实现接口物理形态以及规格上的大一统,也并非没有可能。
不过事实证明,仅靠厂商的自驱力显然是不够的,要不然苹果也不会一直拖延到前年才给自家 iPhone 用上 C 口了。。。而且直到现在,很多手机用的 C 口也还是 USB 2.0,有线传输速度还不如直接用无线来得快。
要我说,这些厂商与其在标准上各自站队,索性不如联合起来组建一个类似互传联盟的接口标准联盟,共同参与制定并严格遵循统一标准,这么一来,距离接口大一统,或许真的就指日可待了~
猜你还喜欢
- 01-25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新剧照 西岐战火将至
- 01-25 超1/4打工人0点后才睡觉 熬夜最大原因找到了
- 01-25 2025春节档新片票房史上最快破5亿 《射雕英雄传》稳坐第一
- 01-25 北汽蓝谷财报出炉:预计2024年净亏损65亿至69.5亿元
- 01-25 你可能不知道 买一根数据线到底有多难
- 01-25 央视:你以为的自动驾驶 可能是驶向危险的快车道
- 01-25 小米巅峰机皇!小米15 Ultra真机首次现身
- 01-25 试驾新款Model Y 它凭啥10天能订10万台
- 01-25 寒潮+暴雪+大雾三预警齐发!8省区有大到暴雪
- 01-25 小米YU7 Max高清实车曝光 质感不输50万豪车
- 01-24 1999年内衣广告轰动全国 当事人感慨:曾羞耻崩溃 如今自豪
- 01-24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成为中国影史春节档预售最快破2亿影片
取消回复欢迎 你 发表评论:
- 热门文章
暂无评论,来添加一个吧。